顯示具有 Arch 標籤的文章。 顯示所有文章
顯示具有 Arch 標籤的文章。 顯示所有文章

2011年10月20日 星期四

ArchLinux 自動更新系統時間的方法

死撐了許久的 ArchLinux 最終決定要重灌了,原因是不知道倒底缺了哪一些套件,導致抓不到 Android 手機,讓我無法使用它來開發 Android 程式。因為一開始我是使用「最小安裝」,很顯然套件並沒有相依得很好。

重灌後又遇到了另一個問題,我所使用的 PC 內電池是沒有電力的,而為了響應節能減碳每天都會切斷電源,導致每天開機時間總是會差很多。之前的作法是找出更新時間的指令,寫在「rc.local」在一開機的時候執行。

結果重灌前沒有備份,又得到網路上找指令的語法,沒想到發現另一個套件,叫作 openntpd ,一個啟動就能將系統時間和網路上的進行同步。所以趕快打篇文章記錄下來。

#pacman -S openntpd  <= 安裝套件
#/etc/rc.d/openntpd start  <= 啟動服務

既然這是一個服務,當然不會再傻傻的到 rc.local 加程式,直接修改 /etc/rc.conf 檔案,加在最後的 DEAMONS 清單裡就行了。

2011年9月8日 星期四

Arch Linux 筆記:使用網芳名稱(NetBIOS Name)

工作中常常需要的建立一個又一個服務,許多只用個兩三天,有些則是常常要搬家到更好(或更差)的主機上。雖然說在區域網路裡的 IP 用不完,但是 IP 總歸是不容易記住的東西,每次建立主機、服務就要替這台主機設定 IP ,並且時常要告訴自己︰「我現在將要測試某某服務,所以我應該去找…呃…好像是 XX IP 的那台主機」。

猜猜看的遊戲真的不怎麼有趣,尤其是當自己好不容易記住主機之間的對應,但是身邊的同事卻老是偷懶不記,一直問我。我又不是 Domain Name Server,提供主機 IP 查詢不是我應該提供的服?務!

說到 DNS ,其實大約半年前公司的 MIS 的架了一個讓我玩過,玩過之後的感想是︰「那個名字真是夭壽長…」,因為不能和網際網路上的 domain 重複(不然就變成屏蔽),所以得先定義一個網域,而每一個名稱後都得把網域名稱輸入進去。

記是記得住,但是設定有點複雜,而且打起來覺得很煩。之後因為這台 DNS 出了一些問題(不是被我玩壞的,是架構的問題),就被 MIS 收了起來。在收起來之前我和 MIS 找到一個不錯的方式,利用 Windows 網路芳鄰的機制。

2011年9月7日 星期三

在 Arch Linux 裝 FreeMind

不得不說 Arch Linux 除了沒有一個很美觀的 UI 介面讓挑選軟體,他的套件管理工具 pacman 及 yaourt 倒是滿方便的。套件多而且安裝也滿方便的,只是有些時候得費點心去找適合自己的版本。

為了討論需要,安裝了 FreeMind 之後,程式開啟卻看到一堆方框。原來是文字無法顯示,猜了許久也沒有找到可以修改字型的方式。而且 Java 似乎不理會我的 KDE 環境設定,使用和 X Window 一樣的字型。到網路上去爬一會兒文,發現一些奇怪的解法。說是把字型檔案 copy 到 /usr/lib/jre…的目錄下,通常在 Linux 會使用檔案 link 來節省硬碟空間,搞不懂為什麼它還是滿容易找到的作法,都沒看到誰去推翻它。

雖然作法很怪,但至少給我一個提示,FreeMind 是使用 Java 作出來的,而它的字型則是使用 Java 所預設的,也就是說只要能夠滿足 Java 設定中,將字型連結放到指定的位置,或是修改設定使其指向到我希望的字型,就可以解決 FreeMind 中文字都是以 方框 顯示的問題。


2011年8月30日 星期二

Arch Linux 工具︰pacman

在 RedHat 系列(CentOS、Fedora…)有 yum 作為套件管理工具,在 Debian 系列(Ubuntu)有 apt 和 aptitude 。
在 Arch Linux 中則是有 pacman 和 yaourt,這裡的要記錄的,是 Arch Linux 系統剛安裝完畢時,系統預設會包含的套件管理工具。

pacman 是由可拆成兩個部分「pac」和「man」,全名是 package manager utility ,也就是套件管理工具。

在我之前學習的 Linux 指令中,已經習慣的「命令 -[參數集合] [目標對象]」的模式,其中參數的順序是可以改變的,除非是特別要的有其它資訊,不得不擺在最後(像是 tar -xzvf [檔名] 其中的 f 為了要接檔名,所以需要放在最後)。而這個習慣在 pacman 上卻有所不同,因此才讓我想花些時間多了解它一點,以下對我常用到的方式作記錄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