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2年9月22日 星期六

海棉

記得大約是國中的時候,開始接觸電腦,也開始對於電腦操作以及程式的學習。因為沒有具有相關行業的親友,電腦相關知識的來源很少而且不穩定,可能只有偶而電腦行老闆到家中修電腦時聊天中聽到的,就是幾個月內唯一的新知。

可能小時候的記性比較好吧!多聽幾次之後,慢慢的對一些專有名詞、觀念等有一些些的了解,也漸漸能夠聽懂本來不明白的地方。因為得到新資訊的機會實在不多,所以在潛意識中,會更加專注聽到的一字一句。

由對於術語的印象,再和其它的字句、情境結合起來,累積成知識。雖然仍然遠遠比不上那些身處數位環境的人那麼精通,但至少能讓我在電腦這個領域勉強站有一小塊立足之地。

因為資訊來源不穩定,也不知道未來自己的出路在哪裡。當時對自己立了一個要求,就是要像海棉一樣,盡可能地將附近的知識都吸收進來。

因此我不排斥任何我能夠學起來的知識,不管是課堂上或是生活中看到或聽到的東西,統統是來者不拒。我很少作筆記,因為知道自己回頭看筆記的機會微乎其微。習的策略是在聽到事情的當下,就讓資訊和腦中既有的理解進行化學變化,讓它們直接變成我身體裡的一部分。

這種方式可能會漏掉一些事情,但比起抄筆記卻不看而漏掉全部,我反而偏好,也一直使用這種方式。

在工作上一次提醒後輩要多聽,既使不懂也要留點印意的時候,忽然回頭思考自己是不是也有作到。才發現不知不覺之間,我的這塊海棉似乎已經吸滿了水,不但是吸收新知識的速度變慢了,還開始遺忘一些本來已經學會的東西。

得好好進行檢討了。

如果海棉的比喻是貼切的話,那麼解決問題應該可以由兩個方向著手,一個是加快水蒸發(知識消化吸收)的速度,另一個是增加的海棉的大小(提高吸收知識的欲望)。

可能由於一直沒有使用到新學到的知識,導致沒有消化而持續在累積。看來要多多嘗試一些新的作法,讓學到的資訊吸收,也看看能不能找到另一個支持與趣的來源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